车辆抵押和质押的区别是什么

首页>>法律知识

    车辆抵押和质押的区别是什么 一、车辆质押?
(一)什么是车辆质押
《物权法》第二百零八条将质押的定义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车辆质押,在业内通俗的说法是押车,即借款人为了申请借款将其依法所有的机动车交付给出借人,同时约定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还钱的话,出借人有权对车辆进行处置。
(二)成立和生效要件
车辆质押需要以书面方式订立质押合同。《物权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质权合同。质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1)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2)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3)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4)担保的范围;(5)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通过上述规定,在质押关系中,质权合同自双方签订时生效,但质权是从质押财产交付时设立。因此,在车辆质押业务中,对于借贷机构而言转移车的占有是关键。
(三)车辆质押业务的特点
民间借贷中,车辆质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借款人对资金的需求比较急,通常都是急需资金周转,所以要求借贷手续尽量快;
2、借款周期短,利率较高;
3、车辆质押率一般在70%左右;
4、需要自行或委托第三方保管或存放相应车辆,一般需要24小时派人看管,为了防止车辆损坏,还需要定期给车辆打火热车;
5、在办理车辆质押手续,一般需要将机动车登记证、行驶证、购置附加税证(本)、购车原始发票或二手发票扣押;
6、在实践中,在与借款人签订车辆质押借款合同的同时还会要求借款人同时签订空白的车辆买卖合同,还要求借款人签订授权委托书,授权出借人或出借人指定的第三人处置车辆、代收车款、将代收的车款代为偿还借款等
7、一旦借款人发生逾期的情况,出借人会在第一时间将车辆进行处置
(四)车辆质押的风险
车辆质押业务开展起来方便灵活,车辆质押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非常小,因为不单单是车辆本身,车辆的登记证书、行驶证、车钥匙等随车相关资料,都是要求同时质押的,同时签订了完善的法律文本,如果在借款人逾期的时候,第一时间变卖车辆,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是合情合法的。
二、车辆抵押
(一)什么是车辆抵押
《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将抵押定义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通俗来讲车辆抵押就是不转移车的占有(活押),仅需要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到车辆登记部门办理相应的抵押登记手续,抵押权人即享有优先受偿权。
(二)车辆抵押的成立与生效要件
车辆抵押需要以书面方式订立抵押合同。根据《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三)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归属或者使用权归属;(四)担保的范围。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该规定主要来自于《物权法》第一百八十条及一百八十八条。使用交通运输工具设立抵押权的,需要以登记作为对抗要件。
如果要设立车辆抵押,除了签订书面的抵押合同,去相应部门的车辆管理所进行登记是必要条件。登记的过程既是保障抵押权效力的过程,也是验明该车是否存在重复抵押或者被查封等情况。物权法之所以规定了车辆抵押需要以登记作为要件,这也是基于抵押权并不转移占有抵押物的原因,只有登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抵押人进行权利限制。
(三)开展车辆抵押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障碍
1、无法控制车辆
车辆抵押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抵押权人不能控制车辆这一事实,抵押人有可能将车辆通过非正规渠道处置掉,这样对于抵押权人很有可能到最后落得“车钱两空”。
2、车辆抵押登记部门设置障碍
据我们了解,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车辆登记部门是不给自然人或小贷公司等办理车辆抵押登记的,如果自然人作为出借人时,办理抵押登记可能存在障碍。这也使得很多借贷机构无法开展这项业务。
当然,实践中,也存在这样的状况,就是自然人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签订车辆抵押借款合同,而在车管所办理抵押登记时将车辆抵押登记在该自然人授权的公司名下。我们有一个客户就是这么做的,而且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北京市某区法院的支持。这个案子在诉讼过程中,被授权的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证明文件,证明自己虽然是登记的抵押权人,但只是名义上的抵押权人,债权人才是真正的抵押权人。法院采信了这份证据。当然这只是个案,如果客户在开展业务之前咨询我们,我们是不建议采取这种方式来做的,因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讲,这样做是有瑕疵的,因为法律规定的抵押权人必须是债权人本人。然而,说实话,实践中行政部门登记办法的限制,导致借贷机构如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严格做到债权人与抵押权人的统一)来操作,业务就没办法开展了,这种行政部门不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便利的现状迫使您不得不变换思维操作,在情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法律意见是站在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来做的,为了避免诉讼风险,建议尽量把前期手续做的更完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分清车辆抵押和质押的区别。任何东西都不是完美的,两者也都有潜藏的风险,并不是完全不存在问题。我们只有在比较两者的风险之后选择一种相对来说更加安全的方式。我们建议选择抵押的方式,它的风险性是比较小的。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关联交易公司法的规定是什么?
      关联交易公司法的规定是什么各个企业要想发展的顺利,就一定要选择合作这条道路,而在与其他企业进行一些合作共享的时候,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关联交易,而公司法也对该类交易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所以我们就需要了解到关联交易公司法的规定是什么才能更好的经营公司。关联交易就是......

·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致人死亡该怎么处...
      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致人死亡,其实只能作为交通肇事犯罪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情节,此时并不会作为单独的一个罪名存在。由于此时造成的损害结果比较严重,同时肇事者的主观恶性也比较大,因此处罚相对就是要重一些的。那究竟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该怎么处罚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成都违法停车罚款多少
      成都违法停车罚款多少一、成都违法停车罚款多少违章停车罚款20以上200以下罚款,违法行为接受简易处理程序后,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银行缴纳,当事人逾期未缴纳的,每日按罚款的3%加以处罚的罚款。这里的滞纳金一般是遇驾驶证挂钩的,与车辆无关。滞纳金产生的前提是公安机关交......

·在我国借车协议应该怎么写
      在我国借车协议应该怎么写现在市场上的汽车租赁公司也是不在少数的,而且您在生活中也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借车。除了像一些公司借车需要签订协议的话,其实最好朋友之间借车也签订一份协议是最好的。万一发生了什么事的话,双方也好解决。下面我们为您介绍一下在我国借......

·温州市看守所
      浙江省温州市看守所地址在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度山村,北靠大罗山,占地面积160多亩,总建筑面积38000余平方米,属特大型看守所,温州市看守所设有10个监区。温州市看守所看押的除了被判决有期徒刑1年以下的犯人,大多数是未决犯和案件正在侦查的犯罪嫌......

·南京股权纠纷律师
      南京股权纠纷律师处理公司企业诉讼纠纷,股东利益保护,股权/股份转让,公司合同起草等各类公司法律问题与服务.精通处理各类经济纠纷案件,例如:投资纠纷、合伙纠纷、股权纠纷、经济合同纠纷、货款纠纷、票据纠纷、担保纠纷等,专业解决股权转让、股权确认、股权分......


安徽 史微微律师
部门主任 法学学士 
18856597441

福建 陈建青律师
主任律师 执业22年
18567906376

上海 罗东升律师
主任律师 
18516500148

浙江 温作团律师
副主任律师 法学硕士 执业11年
18667830319

江苏 章浩律师
副主任 法学学士 
18951945636

江苏 王庆磊律师
副主任 法学学士 
13913441761
·南京市第三看守所会见时间、会见手续、地址指南
      南京市第三看守所地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沧波门余粮村8号,靠近绕城高速启迪大街出口。南京市第三看守所正常会见时间是周一至周五,也可以预约周六上午会见。南京刑事律师提供专业刑事辩护法律服务:看守所会见、申请取保候审、罪轻不予起诉、减刑、......

·内蒙古包头地区所有看守所地址、电话、位置导航
      内蒙古包头地区所有看守所的地址、电话汇总包头市地区(0472)包头市看守所地址:包头市古城湾乡导航设置:联系方式:0472-4143630东河区看守所地址:东河区衙门口街2号导航设置:联系方式:0472-4143050昆都仑区看守......

有法律问题?在此提问:
*事发地:
*手机号:
最新法律咨询
·起诉离婚因本人听力不方便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怎样与人面禽兽法官打离婚官司
·我弟弟是一名初一学生,最近在网上认了一位“师傅”,在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两个人合伙买的出租车营运证和购车合同
·我是重伤判我全责我该怎么伸冤?
·我家房子在公家建房时埋在地下的供暖管漏水,请问这应该
·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的案件
·离婚起诉都要什么资料证件???
·通过中介单位签了协议,说好了交房时间,但是十几天过去了,租客一直没有来租房
·双方夫妻离异,协议房产归女?但没有过?后男方发生债务

收藏-转发-分享给朋友
法律知识
中法网www.cnLa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