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证如何登记办证?

首页>>法律知识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证如何登记办证?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证登记办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依据《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由县(区、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家庭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及其变动情况记载于登记簿,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权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以进一步明确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的一项活动。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关键在权属调查,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做好工作。步骤如下:  
(一)开展土地承包档案资料清查。
依据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材料、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台账、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等相关权属档案资料进行清查整理、组卷,按要求进行补建、修复和保全,摸清承包地现状,查清承包地块的名称、坐落、面积、四至、用途、流转等原始记载;摸清农户家庭承包状况,收集、整理、核对承包方代表、家庭成员及其变动等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档案清查、整理与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结合起来,推进土地承包原始档案管理数字化。  
(二)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
对农村集体耕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查清承包地权利归属。重点是做好发包方、承包方和承包地块调查,如实准确填写发包方调查表、承包方调查表、承包地块调查表,制作调查结果公示表和权属归户表。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结果为基础,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件、影像等数据,绘制工作底图、调查草图,采用符合标准规范、农民群众认可的技术方法,查清农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四至、空间位置,制作承包地块分布图。调查成果经审核公示确认,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实权的现实依据。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进行补测核实。  
(三)完善土地承包合同。
根据公示确认的调查成果,完善土地承包合同,作为承包户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定依据。对没有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要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对承包合同丢失、残缺的,进行补签、完善。实际承包面积与原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记载面积不一致的,要根据本集体通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方案进行确权。属于原承包地块四至范围内的,原则上应确权给原承包农户。未经本集体成员协商同意,不得将承包方多出的承包面积转为其他方式承包并收取承包费。土地承包合同记载期限应以当地统一组织二轮延包的时点起算,承包期为30年,本轮土地承包期限届满,按届时的法律和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规定执行。  
(四)建立健全登记簿。
根据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后的承包合同,以承包农户为基本单位,按照一户一簿原则,明确每块承包地的范围、面积及权利归属,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作为今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依据。登记簿应当记载发包方、承包方的姓名、地址,承包共有人,承包方式,承包地块的面积、坐落、界址、编码、用途、权属、地类及是否基本农田,承包合同编号、成立时间、期限,权利的内容及变化等。已经建立登记簿的,补充完善相关登记信息;未建立的,要抓紧建立。承包农户自愿提出变更、注销登记申请的,经核实确认后,予以变更或注销,并在登记簿中注明。  
(五)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根据完善后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建立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责任权利明确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和修订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样本,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原已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书收回销毁。承包经营权证书载明的户主或共有人,要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切实保护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的,也要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注明确权方式为确权确股;承包方有意愿要求的,发包方可以向承包方颁发农村集体的土地股权证。为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衔接,今后可按照“不变不换”的原则,承包农户可以自愿申请、免费换取与不动产统一登记相衔接的证书,避免工作重复和资金浪费。抓紧研究制定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册和权属证书办法,在条件具备时实施。  
(六)推进信息应用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建立中央与地方互联互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并以县级为单位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业务系统,实现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权属登记、经营权流转和纠纷调处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以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结果和现有资源为基础,逐级汇总,完善、建立中央和省地县四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汇总和动态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业务系统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协议,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七)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数据等文件材料,是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重要凭证和历史记录。各地要按照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制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实施、分类管理、集中保管的原则,认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和利用等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步部署、实施、检查和验收,做到组织有序、种类齐全、保管安全,确保管有人、存有地、查有序。
现在您都清楚了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证登记颁证的目的就是给农民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来规定农民对承包土地具有哪些权益。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流程分为七个步骤,包括了清查土地承包档案资料、调查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承包合同、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建设信息应用平台、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土地使用证丢了房主本人逝世怎么补办
      土地使用证丢了房主本人逝世怎么补办在我国,土地使用证是土地使用权的一种凭证,国家关于土地使用证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买房时,除非办理房产证之外就是要办理土地使用证了,土地使用证如果不小心丢了,那么还可以去补办回来。那么如果土地使用证丢了房主本人逝世怎么补办呢?......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期满后怎么办?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期满后怎么办?一、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期概念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按照土地用途不同使用期限也不相同。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

·贵州省征地补偿标准是多少?
      贵州省征地补偿标准是多少?最近几年,贵州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修建铁路、公路过程中,难免会用的农村的土地。贵州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物价指数、人均收支情况等,会定期对征地补偿标准做出调整。那么贵州省征地补偿标准是多少?下面我们跟随我们了解下。一......

·房屋征收包括土地使用证吗,无土地使用证房...
      房屋征收包括土地使用证吗,无土地使用证房屋能否拆迁我们都知道在国家为了公共利益而需要拆迁房屋之前,是需要向房屋的所有者介绍国家政策,双方需要就赔偿内容达成一致后,国家才能征收。在房屋征收后,公民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款。那么,公民在失去房屋的所有权后,房屋征收包括......

·南京法治集结号介绍
      南京法治集结号栏目介绍:南京法治集结号是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法制节目,分为现场报道、法治资讯、法律援助及法律专题四个板块。江苏城市频道《法治集结号》解读热点法治事件,权威法律解读,贴心法律服务,温暖调解故事,直击侦破现场,解开谜案真......

·南京维权律师
      南京维权律师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您解决消费维权、工伤事故赔偿、商标专利侵权赔偿、征地拆迁赔偿、医疗事故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民商事领域法律诉讼、交通事故赔偿、合同纠纷赔偿、刑事辩护等,维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公民合法权益是指公民享有......


福建 陈建青律师
主任律师 执业22年
18567906376

上海 罗东升律师
主任律师 
18516500148

山东 范志强律师
执业20年
13065042504

山东 许义园律师
法学学士 执业7年
13061416368

安徽 章浩律师
副主任 法学学士 
18951945636
·工程款拖欠纠纷如何解决?北京经济合同纠纷律师
      日常中,施工合同经济案件频频发生。在拖欠工程款严重威胁到施工企业生存的情况下,把希望寄托在建设单位发“善心”归还拖欠款,在市场经济和法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只有拿起法律武器,向.提起索赔诉讼请求,最后取得法律公正的解决,维护自己的利益......

·田某等涉嫌绑架 肖律师成功辩护更改罪名为敲诈勒索罪
          田某等涉嫌绑架肖律师成功辩护更改罪名为敲诈勒索罪    案情简介:田某等人因为有人举报其亲友贩毒,欲对举报人实施报复,强行带受害人到指定地点并向其家属索要钱财。后经受害人家属报警,案发后公安机关以涉......

有法律问题?在此提问:
*事发地:
*手机号:
最新法律咨询
·离婚财产问题,我想和丈夫离婚1996年结婚时是在婆婆的房子结的在2002年婆婆己
·别人欠我50000块钱几年了都不给,这样可不可以起诉
·我是0318出生的还有多久成?
·同居生子女抚养权纠纷,男女双方都是贵州凯里市人,双方
·有一个问题,关于抵押的。有一个客户在几个月前抵押了一
·我老公和弟弟两人合伙包活,就在头两天他弟翻眼了,把我
·钱偷了并且是熟人拿的
·院里倒车撞到别人的车
·您好!我想问下如果欠条不是本人所写,为别人代写,但有
·9/30日电瓶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未查看监控且我方告

收藏-转发-分享给朋友
法律知识
中法网www.cnLa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