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如何签劳动合同?

首页>>法律知识

    外国人如何签劳动合同?
  
  一、外国人如何签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2、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三)无犯罪记录;
  
  (四)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
  
  3、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4、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劳动法》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二、程序上的相关要求
  
  1、申请就业许可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填写《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向其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有效文件:
  
  (一)拟聘用外国人履历证明;
  
  (二)聘用意向书;
  
  (三)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
  
  (四)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
  
  (五)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用人单位应持申请表到本单位所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核准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签发许可证书工作。
  
  发证机关应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核准,并在核准后向用人单位签发许可证书。外商投资企业聘雇外国人,无须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可凭合同、章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和规定的文件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申领许可证书。
  
  2、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
  
  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应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即行终止。
  
  3、就业证办理:
  
  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凭劳动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15日内,持许可证书、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其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并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
  
  劳动行政部门对就业证实行年检。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就业每满1年,应在期满前30日内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为被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年检手续。逾期未办的,就业证自行失效。
  
  4、居留证办理
  
  已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应在入境后30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证。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可根据就业证的有效期确定。
  
  5、劳动合同期满后的处理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时,其就业证即行失效。如需续订,该用人单位应在原合同期满前30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延长聘用时间的申请,经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延期手续。
  
  6、已在国内就业的外国人工作情况的变动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其就业证所注明的单位相一致。
  
  外国人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但仍从事原职业的,须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变更手续。
  
  外国人离开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就业或在原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且从事不同职业的,须重新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除了以上的特别要求外,和外国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内容均适用我国的劳动法的规定。
  
  一般来说,外国人在国内工作已经非常常见,其办理的手续也并不是非常复杂。这是为了保证外国人在我国进行发展建设的时候不会被一些其他因素所影响和设计。所以只要办理完就业证就可以和国内的企业签署相关劳动合同。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又可以叫做工伤...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又可以叫做工伤鉴定,实践中,往往是由工伤职工自己申请进行伤残鉴定的。在确定了伤残等级之后,就可以据此要求进行赔偿。那么工伤职工个人怎么做工伤鉴定呢?我们为您解答。(一)鉴定范围1、因工(职业病)致残的职工或其单位,对省辖市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劳动能......

·公司辞退员工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
      公司辞退员工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依据相关的劳动法的规定,公司在辞退员工的时候,往往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辞退补偿金作为其暂时失业期间的补偿和赞助。那么,对于这份辞退补偿金不交个人所得税劳动合同法规定合法吗?我们为您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进行解答。一、公司辞退员工补......

·职工工伤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怎样?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时,总是会有受伤的风险,员工在工作期间可能工作的性质,或者一些其他意外的原因从而使身体受到伤害的,被认定为工伤,并且单位发现之后应及时送往医院医治。并且应该带相应的资料到相应的机构进行工伤认定。那么职工工伤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怎样?一、伤残评......

·工程质量检测规定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指根据我国与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对目前新建的建设项目的材料、设备等进行测试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要求起到监督规范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就带领您来了解一下工程质量检测规定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一、管理部门国务院住房和......

·杭州市余杭区看守所
      杭州市余杭区看守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街道丁山路(余杭区......


上海 唐敏峰律师
执行主任 执业14年
18501560386

江苏 姜舂律师
副主任 执业15年
18921344401

山东 范志强律师
执业20年
13065042504

上海 罗东升律师
主任律师 
18516500148

广东 张逸律师
副主任律师 
13016625942

浙江 何强律师
副主任律师 法学硕士 执业14年
18868876507
·被告恶意挂失银行承兑汇票 吴丁亚律师成功帮助持票人追回损失100万元
      原平市华永商贸有限公司最后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无法承兑付款,票......

·要求加班工薪(加班费)的劳动仲裁宝典
    要求加班工薪(加班费)的劳动仲裁宝典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

    实践合同与诺成合同的区别体现在哪?1、二者成立的要件不同;诺成合同以合意为成立要件,实践合同以合意和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
    大家购买新车后都会给爱车办理车辆保险,针对车辆平时常出现的几种险种,划痕险一般是车主必购买的险种。那么,在保险期间车辆划......
·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如何分配,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有哪些
    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如何分配,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有哪些农村的大部分土地都是集体土地,只有少部分的自留地。国家征用集体土地的时候,会发放相应的补偿款,那么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如何分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文就为您简要分析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多处伤残的残疾赔偿金计算依据是什么?根据伤残赔偿总额、赔偿责任系数、赔偿指数等,有下式:C=Ct×C1×(Ih∑Ia,i)(......
    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相关工作而人员因工作受伤的时候,国家会对其给予一定的补偿。对于工伤,有其专门的鉴定标准,并根据这一......
·商品房交房时要满足什么条件
    商品房交房时要满足什么条件开发商在交房时,如果房屋不满足商品房的交房条件,购房者是可以拒绝收房的。那商品房交房时要满足什么条件呢?如果商品房没有满足交房的条件,而购房者又没注意到就收了房,将会给购房者带来不少麻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购房......

    收养关系解除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收养关系的解除,其目的在于消灭拟制的血亲关系,从而消灭基于此种关系产生的当事人间的法定的权......
    劳动争议多少天仲裁作出裁决一、劳动争议多少天仲裁作出裁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从立案到结案是45天,特殊情况......

有法律问题?在此提问:
*事发地:
*手机号:
最新法律咨询
·我和我朋友原本准备投资做生意,他现在以这件事为借口不还之前欠我的钱。怎么办?
·对方家暴,我想起诉离婚
·我老公在工地摔伤一年零二月了是否还能上告
·车卖了没有签合同买方不愿意过户怎么办?
·谁能提供下二手房一房二卖的判决经典案例?谢
·女方起诉离婚,家里的钱在女方手里,没证据,能要回来吗
·我现在住房是动迁房,当时分房是老妈户口在里面,儿子是
·我生了三胎罚款4.6万元合理吗
·?7岁未婚先孕,生下一位女儿,现在因为一些原因不在一
·13岁小孩到农药店买百草枯喝了,怎么追究农药店的责任

收藏-转发-分享给朋友
法律知识
中法网www.cnLa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