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律知识
应收账款的追收技巧有哪些 一、应收账款的追收技巧有哪些
1、调整优势心态。
首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即克服迁就心理);其次,要树立起高度的自信(即克服恐惧心理);顶尖的收款高手都具备高度的自我肯定—信心十足,对自己成为行业精英深具信心,非常重视成果导向。
2、做好欠款的风险等级评估和催收的全面策划。
按照欠款预定的回收时间及可能性,将货款分为未收款、催收款、准呆账、呆账、死账几类。对不同类型的货款,采取不同的催收方法,施以不同的催收力度。
依据货款期限的长短、货款金额大小及类型、客户的信誉度、为人情况、资金实力、离公司的远近等因素,做出一个轻重缓急的货款回收计划,或“武”收还是“文”收的准备。
3、 竞争性的收款策略
记住;纯粹的讨债者是不可能与商人合作成功的!自己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平时多多关心客户。采取竞争性的收款策略
只要客户还在营业,他总得向供货商付款。如果你没有收到钱,那他肯定位给了别人。获得优先付款机会的供应商通常是与客户保持长期良好业务关系和个人关系的企业,因为谁都不愿意跟朋友闹翻脸。
4、严密的合同
收款日期要作没有任何弹性的规定;交易条件不能口头约定,必须使用书面形式;必须加盖客户单位的合同专用章。
5、了解客户的结算周期挤进头班车
包括进货周期、结帐周期。关键是,你要每次比其他企业能领先一步拿到应收的帐款。
6、时刻关注一切异常情况
如经销户打算不干了,欲把店转让给他人了,或是合伙人散伙转为某人单干了。如法人代表易人了、经营转向了、场地迁拆店铺搬家了,或是企业破产了等等。一有风吹草动,得马上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杜绝呆帐、死帐。
7、高频次,小金额
对新客户或没有把握的老客户,无论是代销或赊销,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这一点非常重要。
8、事前温馨提示
对于支付货款不干脆的客户,如果只是在约定的收款日期前往,一般情况下收不到货款,必须在事前就催收。事前: 登门、电话、催款单。
二、追收应收账款要注意什么
追收应收账款时要注意:
1、如果客户一见面就开始讨好你,或请你稍等一下,他马上去某处取钱还你(对方说去某处取钱,这个钱十有八、九是取不回来的,并且对方还会有“最充分”的理由,满嘴的“对不住”),这时,一定要揭穿对方的“把戏”,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实质性的措施,迫其还款。
2、如果运气好,在一个付款情况不好的客户处出乎意料地收到很多货款时,就要及早离开,以免他觉得心疼,并告诉他××产品现在正是进货的好机会,再过 10 天就要涨价若干元,请速做决定以免失去机会等等,还要告诉他与自己联系的时间和方法,再度谢谢他之后,马上就走。
3、如果经过多次催讨,对方还是拖拖拉拉不肯还款,一定要表现出相当的缠劲功夫,或者在侦知对方手头有现金时,或对方账户上刚好进一笔款项时,就即刻赶去,逮个正着。
企业如果不能通过协商的方式来成功追回应收账款时,就要注意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来进行追收,尽量避免选择高风险的追债公司,否则,将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损失。而在追收应收账款时,千万要重视对相关证据的收集。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
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
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区别
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区别一、金融债券的含义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在英、美等欧美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归类于公司债券。在中国及日本等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称为金融债券。金融债券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
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什么欠条的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欠条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但是,等到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欠条的诉讼时效期间还是可以重新起算的。那么欠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什么呢?以下是具体介绍。......·
查找债务人财产的方法有哪些
查找债务人财产的方法有哪些一、查看债务人财务报表查看债务人申请授信时或授信检查时提交的企业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查找债务人的对外投资、存货、应收款项等。二、新闻媒体、中介机构或政府部门披露的债务人财产信息密切注意当地新闻媒体、中介机构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
公司欠款如何处理,怎么解决公司欠款问题
公司欠款如何处理,怎么解决公司欠款问题现在注册一个公司越来越容易,但是公司盈利却是难上加难。要经营好一个公司非一夕一朝的事。公司亏损欠债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读者不知道公司欠款如何处理,我们为你整理了相关方面的资料,希望能为你排除困扰。一、股份有限公司债务如何......
·
溧阳交通事故律师
溧阳市交通事故律师处理溧阳市、常州市周边地区的重大交通事故赔......
·
购买商品房存在质量问题开发商赔偿经济损失
原告杜XX诉称,我于2007年1月17日与某公司签订《北京市商品房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