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女方还款一半行吗?

首页>>法律知识

    夫妻共同债务女方还款一半行吗?是可以的,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夫妻“共同偿还”的责任是连带的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得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一方或双方要求清偿债务的部份或全部,它不分夫妻应承担的份额,也不分先后顺序,夫妻任何一方应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全部或部份承担债务,一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另一方负有清偿责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确为欠债人个人债务,那么未欠债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二、夫妻共同债务的范畴是什么?1、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2、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3、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4、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5、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6、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7、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8、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9、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10、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综上所述,夫妻离婚少不了对财产及债务的处理,对于共同债务,各自承担一半,女方还一半当然可以,男方不可以要求其全部承担。判定共同债务除了看债务发生时间,还看债务用途,如果是男方借债用于赌博吸毒的,即便是婚后产生,也是个人债务。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债权债务纠纷解决途径方法有哪些
      债权债务纠纷解决途径方法有哪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经济交往也越来越频繁,相应的关于债权债务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债权债务纠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因各种金钱借贷偿还关系问题,引发的矛盾,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因金钱而引起的矛盾。那么关于债权债务纠纷解决途径方法有哪些呢......

·公司债券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公司债券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一、公司债券的形式有哪些1、按是否记名。记名公司债券,即在券面上登记持有人姓名,支取本息要凭印鉴领取,转让时必须背书并到债券发行公司登记的公司债券。不记名公司债券,即券面上不需载明持有人姓名,还本付息及流通转让仅以债券为凭,不需登记。2、......

·如果拾得遗失物是不是债?
      如果拾得遗失物是不是债?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因拾得遗失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会在失主与拾得人(或公安等有关部门)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关系。那么,拾得遗失物是不是债?今天,我们整理了相关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拾得人的义务1.向......

·欠多少
      欠多少钱可以立案抓人?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许多因金钱纠纷而走向法庭的情况,很多人也许都欠着别人钱,也许因为金额比较小所以总是不以为然,不按期归还,法律规定欠多少钱可以立案抓人呢?下面,我们根据我国法律,为您详细介绍这个问题。一、欠多少钱可以......

·润州区律师
      润州区律师代理人身损害赔偿、婚姻、合同、物权、人身损害赔偿、......


江苏 章浩律师
副主任 法学学士 
18951945636

上海 罗东升律师
主任律师 
18516500148

浙江 李力律师
副主任律师 法学硕士 执业12年
18667830319

江苏 徐志勇律师
主办律师 双学士 执业21年
18168563608

广东 张逸律师
副主任律师 
13016625942
·湖州律师走进社区、基层乡镇,开展法律培训讲座活动
      为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湖州律师团队为......

有法律问题?在此提问:
*事发地:
*手机号:
最新法律咨询
·不知起因的山火烧毁了自家的大片树木,法律上能要一个说法吗?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以谈恋*为目的借了我六万多块钱,属
·交通事故死亡如何赔偿
·四级智力残疾人又是低保困难户去?月份接到平安普惠的贷
·办信用卡总要提交成功的截图是什么意?? me
·上诉受理有期限吗,上诉已经一个月了但没有音信.交了上诉请问:上诉受理有期限吗先谢
·离婚后对小孩的监护权
·有人未经本人及本人家庭人员同意,此种行为要负什么法律
·请问一下,我网贷把卡号填错了,网贷款让银监局冻结了,
·离婚后罚款,我已经离完婚了小孩的超生钱还要交吗

收藏-转发-分享给朋友
法律知识
中法网www.cnLa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