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N+1”的是什么意思

首页>>法律知识

    司法实践中,“N”指经济补偿金,符合某些特定的解除情形之下,单位需要按照员工在本单位的工龄,工作一年给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则是指法定的代通知金,只有在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40条在员工无过错的三种情形下提出解除的才需要支付,这里指的是法定支付的情形。

即单位放弃提前30天书面通知的义务,而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替提前30天通知的义务,故称之为“代通知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劳动争议已过仲裁时效,未过诉讼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指税后工资...
      按照有关规定,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应该以其税前收入(应发工资)为计算标准,而不应以税后收入(实发工资)为计算标准,因此作为经济补偿金基数的“月平均工资”也应当以税前工资为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金计算及支付指南
      近几年,劳动争议中涉及经济补偿金问题的比例畸重,不少人对经济补偿金的计发问题存在争议。以下笔者将经济补偿金计发较多争议的问题加以归纳,以供所需时参考。一、企业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解答:按照现行规定,劳动者辞职、擅自离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从何时起算?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实践中,多数用人单位能够遵守劳动法的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也有一些用人单位无视法律的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因此,......

·六合区知识产权律师
      南京市六合区知识产权律师致力于商标、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版权等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及理论研究,以及代理假冒商标、侵犯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刑事辩护。六合区知识产权律师专注于商标注册、商标权打假维权、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复审与......

·南京借贷律师
      南京借贷律师提供南京民间借贷、借款和企业借贷纠纷相关知识以及借贷的基本问题、民间借贷的罪与非罪等内容,熟悉借贷、合同、债权债务的法律法规,专业代理南京民间借贷、借贷合同、借贷风险、民间借贷诉讼等各类民间借贷纠纷问题。●南京借贷律师谈当前......


江苏 姜春律师
副主任 执业15年
18261971312

江苏 章浩律师
副主任 法学学士 
18951945636

上海 赵海晨律师
法学硕士 执业23年
18868876507

福建 吕超律师
执业11年
13147094815
·舟山市开通看守所远程视频提审系统
      舟山地区市县隔海,岛际交通主要依靠船舶,受天气制约明显,以往遇到需要出岛提审的情况,检察办案人员的时间大多浪费在路途和等待中,极其耗时费力。检察官助理小姚在公诉部门工作才3年,吃尽了“跨海”提审的苦头,“本岛去嵊泗快艇单程就要2个小时,去提审......

·连云港成立江苏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
      内蒙古、福建、广西、新疆、江苏五省份的80余名法律..学者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下法律先行、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者实地参观了连云港港区、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五省份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合作协议书,挂牌成......

有法律问题?在此提问:
*事发地:
*手机号:
最新法律咨询
·取保候审还能在单位单责一把手吗
·老板拖欠工资怎么办,老板拖欠工资怎么办
·我不想现在缴纳契税,可不可以进户
·我想离婚,怎样解决
·被起诉离婚,但是起诉内容均不符合事实,怎么应对?
·维修费由谁负责?,先父母遗产甲、乙两座房屋
·债权问题——欠款不还
·屈律师您好:我母亲一直跟着我兄弟,前几天去世了享年八
·我是想咨询一下,像我买的这个房子他说这个房屋的使用期
·交代领工程款时需不需要索取收条

收藏-转发-分享给朋友
法律知识
中法网www.cnLa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