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看守所
详细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槎头广海路狮岗北街
乘车路线:坐公交车到湖天货运站下。湖天货运场对面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广州看守所里有群“管教妈妈”
广州市第一看守所女监区,收押着数百名女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她们在此接受管理、教育或等待转解,而获判死刑的女犯人也是在这里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工作,每天陪着那些女在押人员的女管教民警们,需要身兼管教、老师、心理医生,乃至“妈妈”的角色。因此,她们中的很多人,都被在押人员亲切地称为“管教妈妈”。
广州市第一看守所原位于黄华路,年迁至白云区槎头。自成立那天起,该所就设立了女监区,目前是广州市公安局直属机关唯一收押女性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在整个女监区,包括管教、看守民警及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女性,基本看不到男性[
www.cnLaw.net]。
时,记者穿过一道道门,走进第一看守所的女子监室[
www.cnLaw.net]。刚走到二楼,就听到一声声整齐的口声,那是新收押人员在做训练操。与关押行政拘留处罚的拘留所不同,看守所内关押的是被决定刑事拘留或经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个别余刑一年以下的罪犯也按规定留所执行刑罚,此外已经法院二审裁决为死刑的罪犯也继续羁押在所内等待执行。
“目前日关押女性在押人员数百人,相当于一个中型看守所的关押量。负责管理的女民警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林曼说,女监区的女管教民警都是“铁人”[
中法网]。
“新关押进来的人必须要接受各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做训练操除了锻炼身体也能训练守规习惯[
中法网]。”林曼带着记者走到值班室,在这里可以看到每一个监室内的情况[
www.cnLaw.net]。除了新关押人员在做训练操外,其他监室的在押人员则都盘坐在通铺上从事手工劳动。在押人员每天的活动均由看守所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包括学习、劳动、休息和娱乐等,其中晚上时~时是看电视时间,在押人员在自己的监室内集体看电视,她们喜欢看央视的连续剧,经常会被一些情感剧情感动得掉眼泪[
中法网]。
记者走进监室,这里大概有平方米,除了设有木质大通铺的休息区外,还隔有洗手间与放风区,每个监室关押名在押人员。监室内整洁干净,在押人员的被子都叠成标准的“豆腐块”,统一摆放在房间一角。而在押人员的物品则统一放在收纳箱中,并摞在一起[
中法网]。洗手间内则整齐地摆放着洗漱用品。
在押人员的伙食,并非像一些歌曲中所唱——窝窝头、菜没油,食谱中都是荤素搭配,一星期内鸡、鸭、鱼、肉、蛋都能吃到[
www.cnLaw.net]。此外,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和外国籍在押人员的饮食习惯,食堂还开设“小灶”。同时,所内还设立代购点,一些女性爱吃的饼干、巧克力等食品,都能通过代购买到,价格与外面一般超市基本相同。
女管教民警每天的工作开始于早上:,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仔细地看值班簿上记录的内容,巡查监室,观察在押人员是否有异常。随后,才是最重要而又最需要技巧的“谈话教育”。
副林曼说:“管教既要像医生、老师,又要像朋友、亲人[
中法网]。只有沟通好,才能进入到对方的心里,才能把对方‘拉出来’。还要分析对方的态度和心理,以便采取不同的方法。”
林曼告诉记者,女在押人员情绪容易波动,随时可能因为想不开而试图自杀、自残。她还提到,有两个“节点”在押人员最容易出现情绪剧烈波动。一个是刚入所的时候,环境转变,心理最脆弱最想不通。另一个是诉讼结果改变时,比如说签逮捕了,可能觉得绝望了,也容易情绪不稳定。此外,就是接到家里传来的“不好”消息时,如小孩没人管、父母生病等。由于警力紧张,每个女管教分管的在押人员较多,每个月平均要与在押人员进行近百次的谈话。千万不要以为谈话很简单,每次谈话很可能都会挽救一条生命。
就在刚过去的中秋节,女在押人员特意改编了一首《好大的一个家》,送给管教们做礼物。在押人员小雪向记者唱起了这首歌:“辛苦管教,我们很爱她!我们心情不好,管教找我们谈话。爸爸妈妈盼着我们长大,长大了离开家。爸爸妈妈很想跟着我们闯天涯。相亲相爱兄弟姐妹一个家,好大的一个家。”小雪说,大家一唱就哭,管教也感动[
中法网]。
女在押人员陈玉(化名)从东南亚回国时,在白云机场被查出包内藏有毒品,去下旬被刑事拘留并被送进了看守所。陈玉自认是被男友骗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了毒品,被关进看守所后,一直过不了心理上的关,多次试图自杀[
中法网]。
“女管教刘秀梅天天陪着我,开导我,慢慢地我才有了活下来的信心”。记者采访时正遇到女管教民警刘秀梅与陈玉谈话。这次谈话的原因是月日陈玉收到了法院送来的判决书,被判处死缓[
www.cnLaw.net]。听到判决结果的当晚,陈玉再次试图自杀,或许是因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也或许是因为对男友的彻底失望。“你不服判决可以上诉,案子的事终究会查清楚,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的儿子该怎么办呢?”在谈话室内,刘秀梅轻言细语地与陈玉交谈,陈玉不住地点头,眼泪也是不断地涌出来。
“听到判决结果时,我是真的想一死了之,刘管教几次找我谈心,她说我要坚强一点,外面还有家人还有儿子。反正我们一有什么不开心,刘管教就会找我们谈心,安慰我们,关心我们。”陈玉说,在监室的人都觉得自己像是回到了学校,管教们就是学校老师,除了会关心她们的身体还特别关注心理。“这让我们感觉像是在家里一样温暖,对于生活也有了希望。”
贩卖毒品的杨某被判处死刑后,情绪极不稳定,经常与同监室的在押人员发生争执,还扬言说反正自己要死了,谁敢得罪她就伤害谁。管教女警陈秀红通过多次谈话得知杨某牵挂孩子,就主动联系了杨某的丈夫和亲属,希望家人多给杨某写信,鼓励关心她,信里多写写孩子,多寄一些孩子的相片。不久,杨某家里人照做了[
www.cnLaw.net]。陈秀红说,看到孩子的照片,杨某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了,也开朗了很多,并逐步接受了自己被判死刑的这一现实[
www.cnLaw.net]。
在杨某行刑前,陈秀红还专门申请,让杨某的一双儿女来与其见最后一面。“她什么都没有说,就说了一句,陈管教,好人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