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首页>>法律知识

    职务侵占罪是侵犯财产的一类犯罪,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侵占单位的财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公安机关才会立案进行侦查。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将为你介绍广东省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供你参考。

一、广东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七十五、职务侵占案(《刑法》第271条第1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二)单位人员职务犯罪的数额是反映其行为危害性的主要标准,也是对行为人定罪量刑的主要标准。为确保罚当其罪,应根据全省各地经济水平确定不同的定罪量刑数额标准。因此,将全省分为两类地区,一类地区为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东莞、江门市及其所辖市、县、区,二类地区为湛江、茂名、惠州、揭阳、汕尾、梅州、河源、肇庆、韶关、清远、阳江、云浮及其所辖市、县、区。

1、职务侵占或者单位人员受贿犯罪,一类地区以2万以上不满40万元为“数额较大”,4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以1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数额较大”,3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2、挪用资金罪,一类地区以3万以上不满80万元为“数额较大”,8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二类地区以2万元以上不满60万元为“数额较大”,6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3、广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办理单位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认定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标准,犯罪地在广东省内的,按照当地的标准掌握;犯罪地在广东省外的,按照二类地区的标准掌握。

二、认定职务侵占罪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一)关于共同犯罪

单位人员之间或者单位人员与单位以外的人员之间共同实施职务犯罪或者共同实施侵犯单位财产的犯罪中,由于行为人的身份不一,情况十分复杂,既有同种身份人员的共同犯罪,亦有不同身份人员的共同犯罪;既有利用单位人员职务便利的共同犯罪,也有与单位人员职务没有必然联系的共同犯罪;既有共同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的情形,也有共同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的情形,还有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各自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的情形。在实践中应当严格区分,准确认定。

1、以下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有关规定,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共同犯罪定罪处罚:

(1)单位中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

(2)单位中国家工作人员与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

2、以下情形之一的,按照刑法有关规定,以单位人员职务犯罪共同犯罪定罪处罚:

(1)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单位人员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

(2)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单位人员与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

3、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各自利用职务便利,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定性问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以及《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办理。

4、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各自利用职务便利,与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员共同实施职务犯罪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以及《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对单位人员的行为定性后,对单位以外的人员以共同犯罪处理。

5、单位人员单独或者与外部人员共同实施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但并非利用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的,应当按照刑法关于一般侵犯财产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其他问题

必须准确认识单位人员职务犯罪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的关系。如果单位人员职务犯罪符合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要件的,应当按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规定处罚。同时,由于两者在行为方式上具有诸多共性,办理单位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时,对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可以参考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罪的有关规定。

1、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三款、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侵占、受贿、挪用资金行为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2、挪用资金罪中“归个人使用”的认定,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规定执行。

3、行为人挪用资金后,携带全部或部分挪用的资金潜逃,构成犯罪的,对携款潜逃部分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其余部分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定罪处罚。

4、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所生利息是行为人的违法所得,应连同其侵占、挪用的款项一并依法追缴,但不计入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的犯罪数额。

5、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受贿罪、单位人员受贿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单位人员受贿犯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参照《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掌握。

一般情况下,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五千元至一万元,但是由于广东经济水平比较发达,因此职务侵占如果没有达到二万元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要是你对此还有任何的疑问,可以来电咨询网站的律师获得解答。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伪证罪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吗
      《刑法》中规定的很多刑事犯罪都是由特殊主体构成的,有的甚至要求只能由单位构成。而对于刑事诉讼中做虚假证明的犯罪——伪证罪,是否也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呢?我们为你做详细解答。依我国《刑法》第305条规定,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且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

·未成年盗窃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相比于一般的盗窃行为,入室盗窃自然是比较严重的,因而我国对入室盗窃的处罚也是要重一些的。而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未成年人也会跟着他人一起实施盗窃行为,那法律中规定未成年盗窃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呢?详细内容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一、入室盗窃如何认定对刑法修正案(八......

·刑法修正案九伪造货币罪的后果是什么
      虽然说我国现在的验钞技术是非常发达的,但是目前还是有少数的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伪造货币。有少量的假币,仍然在市场上进行流通。这样做肯定严重的破坏了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并且也对我国的现金管理制度造成的损害。下面我们要为您介绍的是刑法修正案九伪造货币......

·窝藏、转移、隐瞒毒赃罪怎么认定?
      窝藏、转移、隐瞒毒赃罪怎么认定?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国公安机关对制毒贩毒活动打击力度很大,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毒品、毒资的情况。这种行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打击,也是构成犯罪的。那么,窝藏、转移、隐瞒毒赃罪怎么认定?下面我们来通......

·南京故意杀人罪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代理刑事犯罪案件,提供看守所会见、申请取保候审、提供从轻、缓刑等辩护。◆南京故意杀人罪律师谈拘留后如何委托律师?在犯罪嫌疑人..次被讯问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就应该为其聘请律师。原因如下:  ..,犯罪嫌疑人被抓以后......

·南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律师
      南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律师办理出售、提供、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解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犯罪认定、立案标准、最新司法解释等。南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律师解读什么属于“公民......


江苏 王庆磊律师
副主任 法学学士 
13913441761

广东 魏向阳律师
副主任 
13147094815

上海 罗东升律师
主任律师 
18516500148

山东 许义园律师
法学学士 执业7年
13061416368
·张某某贩毒一案辩护词(均被采纳)
      审判长,人民陪审员:我接受东营区法援中心的指派,担任张某某的辩护人今天参加诉讼。出庭前,我会见了张某某,研究了东营区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刚才又听取了庭审调查,对案件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现在,我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谈几点意见。首先,我对该案......

·买房防纠纷法律小常识买房防纠纷法律小常识
      在购房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遭遇纠纷后又该怎样有效的维权?在此特地给广大购房者收集了一些房地产维权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1、定金可不可以退?“订金”与“定金”是不同的法律概念。这是开发商欲规避法律责任的惯用做法。《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

有法律问题?在此提问:
*事发地:
*手机号:
最新法律咨询
·调解还是起诉,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这样写事实;司机驾驶轻行普通货车由北往南行使至太仓
·公交车上下乘客的时候,被我骑电动车撞到了,骨折了,责
·我贷款买的房没见到贷款合同一直在还贷款,还有我办房产
·李律师你好,我们是建筑工人在工地干活为使用工具与人发
·你好,我是池洲市东至县人,2009年至2014年宣城
·我与物业的纠纷我是一名普通的业主,家在四楼。与物业发生矛盾,矛盾的
·男女都为北京户口但在XX领的结婚证请问在北京能办理离婚吗?
·2016年司考通过C证,有律师需要打杂人员没,不要工资
·公司员工罚款,员工无打卡记录,依公司规定可补打卡,但
·工亡补助金死者男50岁父母七十多岁女儿三十结婚了妻子

收藏-转发-分享给朋友
法律知识
中法网www.cnLa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