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首页>>法律知识

    在买卖的过程中,如果存在诈骗的情况,此时符合规定标准的,那么就有可能认定行为人构成合同诈骗罪。我国《刑法》中没有规定买卖诈骗罪,因此一般说买卖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实也就是指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接下来,我们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买卖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担保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一种诈骗行为,便可构成本罪。第二百三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法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其次,诈骗对方当事人财物必须数额较大的。所谓数额较大,根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3、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二、合同诈骗罪如何处罚?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换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它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作为新设立的罪名,合同诈骗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为准确理解该罪的量刑,本网站做如下介绍。
  
  根据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
  
  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2、【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具有两个以上情形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个人合同诈骗,犯罪数额4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犯罪数额4万元,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3、【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1)个人合同诈骗,数额10万元,并具有上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
  
  (2)个人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6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4、【单位犯罪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1)单位合同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金刑;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役刑;10万元,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2)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3)单位合同诈骗,数额200万元的,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会将合同诈骗罪说成是买卖诈骗罪,但毕竟我国《刑法》中并没有规定买卖诈骗罪这个罪名,因此在作出专业的认定时,最好是使用专业的法律术语为好。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请上网站进行具体了解。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广州市妨害公务罪量刑标准
      在我国公务执行的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进行,但是不排除在公务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他人妨碍公务的行为,这种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就要进行一定的处罚。下面您就跟网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广州市妨害公务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吧。1、构成妨害公务罪的,可......

·关于单位犯罪的单位的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
      很多刑事犯罪的主体比较复杂,比如在一些经济类犯罪中,一些大案要案都是单位犯罪引起的。在刑法里面,有很多罪名牵扯到单位犯罪,为了更好的打击单位犯罪,最高法出台过有关司法解释。那么,关于单位犯罪的单位的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下面我们来给您讲解一下。一、关于单位犯罪的......

·抢劫致死如何处罚,抢劫犯罪量刑标准是怎样...
      我们都知道,抢劫罪是我国严厉打击的犯罪之一,构成抢劫罪,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如果在抢劫财物的过程中,不幸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该如何处罚了?请看我们下文介绍抢劫致死如何处罚。一、抢劫致死如何处罚我国《刑法》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的区别...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都是对公民的人身权利的侵害,但是很多人对于如何区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不是很了解,我们将在下文为您详细介绍有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的区别的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

·南京绑架罪律师
      南京绑架罪律师解读绑架罪立案标准、绑架罪量刑标准、绑架罪司法......


浙江 温作团律师
副主任律师 法学硕士 执业11年
13052261268

山东 范志强律师
执业20年
13065042504

福建 陈建青律师
主任律师 执业22年
18567906376

江苏 朱效武律师
法学学士 执业18年
18501560386

江苏 姜春律师
副主任 执业15年
18261971312

安徽 章浩律师
副主任 法学学士 
18951945636
·交通肇事逃逸-一人死亡-酒驾成功缓刑案例
      【辩护人】辩护人文中武,重庆宸沛律师事务所律师。辩护人龙......

有法律问题?在此提问:
*事发地:
*手机号:
最新法律咨询
·我离婚3年了,现在对方家庭不让我看孩子
·追问?、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
·买二手房过完户!没拿到房产证!资金解冻安全吗
·我开电动车闯红灯被一辆轿车撞了,我付多大责任
·我是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关于单
·因为拍违章的摄像头灯太亮,国道路中间有个大坑,没有什么提示,坏了好几辆电动车,打110也不来,谁的
·申请国家赔偿我因一案件被辽宁省公安厅立案。后经抚顺望花检察院批捕
·判决生效后强制执行有期限
·私房纠纷问题,你好弟兄4人的房子前些年因为修路老房子拆了后来重建钱都是我家出的现
·房子被泡。。。。

收藏-转发-分享给朋友
法律知识
中法网www.cnLaw.net